2016“首屆華胥文化論壇”于3月8日—9日,在陜西省西安市凱賓斯基酒店舉行,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50余人參加會議,經過充分論證和廣泛、深入、熱烈的討論,與會專家達到以下共識:
一、人類沒有進入文明社會以前,經歷了幾百萬年漫長的史前時代。歷經了洪荒的群居時代、氏族時代與原始時代。在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期,人類,我們的祖先們依靠口頭傳說來訴說歷史事件,華胥氏和華胥國的史跡就屬于傳說時代留下的“影史”記錄。
二、華胥氏是我國母系氏族社會杰出的女首領,她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,是一位以“花”為圖騰的華族的女性創始祖,中華之“華”來源于華胥氏之“花”。相傳華胥氏是伏羲女媧的生母,是炎帝黃帝的直系先祖,是華夏之根、民族之母。
三、陜西藍田保存完整出落良好的新生界盆地,是一個誘人的聚寶盆。藍田有以“藍田猿人”為代表的舊石器遺址9處,舊石器埋藏點36處,新石器遺址27處,是早期人類的居住地,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。華胥氏生活在新石器時代為前仰韶文化時期,是彩陶文化的創造者,距今約8000—9000年。
四、華胥氏族主要活動于黃河流域中游地區為代表的中國北方地區,渭河流域是華胥氏族活動的主要地域。藍田史稱“三皇(華胥氏、女媧、伏羲)舊居”,華胥陵位于陜西藍田華胥鎮。華胥陵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,是全國獨一的華夏始祖母華胥氏長眠之地的標志陵,是全球華人祭祀的祖根圣地。華胥陵周圍有華胥溝、華胥窯、華胥渚、女媧谷、畫卦臺、女媧堡、媧氏村、煙粉臺、仁宗廟、三皇祠、風王廟、磨合溝等人文遺址。
五、紀念華胥氏,承認它是我國歷史的開端,從而把我國古史系統向前大大的推進,這對于正確認識我國古代社會和堅定文明古國的信念,進行愛國主義教育,宣傳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。同時,保護利用與建設好華胥陵,供海內外億萬華人景仰祭奠,建立起一個以緬懷先民遺澤尋幽攬勝的園地,以滿足全球華人溯本索源、尋根認根的文化需求。這些,有利于增進民族感情,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,有利于兩岸關系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,這一切必然會升華為愛祖國、愛族群、愛家鄉的巨大動力。是一件利在當代惠及千秋的好事。
六、華胥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源頭,從華胥到華夏,從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。敬天法祖,自強不息,開拓創新,淳樸和諧,憂樂與共是華胥文化的精神底蘊。
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搶救保護,開發利用好華胥陵,弘揚華胥文化,對凝聚民族精神,實現文化復興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—中國夢,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。
大家呼吁省、市、縣各級政府要以高度的民族責任感,在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陜西,盡快把華胥文化的搶救、保護、研究開發、弘揚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。并動員社會各界以及借助海外華人團隊力量、盡快、盡早、對華胥文化的建設發展獻力獻策,進行指導支持。
論壇參會專家建議:
(1)組建華胥基金會;
(2)成立全國性的華胥文化研究會,定期開展文化論壇,研討會,舉辦華胥文化藝術節等形式,定期開展華胥文化研究活動;
(3)加大投資力度。建設以華胥陵為核心的華胥文化產業園;
(4)利用報刊網絡等各種傳媒手段,文藝影視作品廣泛宣傳華胥文化;
(5)盡快將華胥陵列入申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;
(6)提升華胥陵全國性文物保護單位資格,盡快申請將華胥陵及相關遺址列入全國性的文物保護單位。